招生就业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专业简介 培养方案 招生宣传 招生信息 研究生招生 就业实习

@2023考生|安医大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欢迎你!——微生物学(071005)

日期: 2022-10-18

1666092401587024079.png

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学学科是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是学院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安徽省第一批“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单位,安徽省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会挂靠学科,在我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学科目前在编教师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学科在蜱螨传播的新发传染病、弓形虫病以及呼吸道、肝炎、肠道和疱疹病毒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实力。

目前正在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包括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传染病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究计划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省、校级科研课题。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专利多项;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

学科一贯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毕业后学生能胜任各大医院检验科(含第三方检验)、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检验检疫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近三年该学科毕业研究生论文抽检合格率和就业率均为100%。

部分导师介绍

/crm/product/image/20221018/1666092901754030260.jpg

柳燕,教授,博导。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政府津贴获得者,2020年省级抗击新冠先进个人,多年留学经历。安徽省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病毒学分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现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第二届委员会现任常务委员。研究方向: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及相关致病机理、媒介及宿主病原溯源研究和相应病原诊断新方法。主持国自然基金及国家重大和重点研发项目4项,在研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研发项目2项,研究经费超百万;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在《NEJM》、《JAMA》、《EID》等国际顶刊发表SCI论文多篇,google scholar最高单篇引用超过1000次;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其中一项个人排名第一)。(邮箱:yliu16888@163.com)

1666092490771093493.jpg

 黄升海,医学博士,教授,博导/硕导,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安徽省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中国微生物学会终身会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委会病毒学组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研究。长期开展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及致病机制研究,主要包括: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与宿主相互作用、致病机制和药物干预,微生物组学等在新冠病毒和RSV感染中的变化规律、菌群与宿主互作和微生态制剂的调节作用等。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指导研究生在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9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主编、参编本科生及研究生全国规划教材等10余部,培养研究生30多名。曾获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安徽高校十五人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邮箱:huangshh68@aliyun.com)

/crm/product/image/20221018/1666093016819003040.jpg

 余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安徽医科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安徽省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研究方向:弓形虫与弓形虫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累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7名,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华康检验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奖学金或荣誉称号。(邮箱:lilyyu33@126.com)

/crm/product/image/20221018/1666092534553070503.jpg

许刚,安徽医科大学校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细胞生物学、单细胞组学、新突发传染病和感染免疫相关研究,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通讯(含共同) 发表30分以上6篇。主持国家和省市级课题4项,累计经费340万元。(邮箱:xugang3@mail.sustech.edu.cn)

/crm/product/image/20221018/1666093043847095420.jpg

芦宝静,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肠道病毒感染致病及免疫逃逸机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究。安徽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第九届委员会青年委员。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美国莫尔豪斯医学院进行访学。主要从事本科生《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生《细胞培养技术》、《重大传染病的分子机制》及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相关教学,参编人卫版《细菌学检验》及科学出版社《临床病毒学》的翻译工作,主持2020年校级、省级质量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在线开放课程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国科学院高致病性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安徽医科大学应急攻关项目,炎症免疫性疾病安徽省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SCI论文近10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通讯作者1篇。指导本科生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指导学生获得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获得全国第二届“梦之路杯”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品大赛成熟作品二等奖(排名第二)。(邮箱:lubaojing@163.com)

/crm/product/image/20221018/1666093068981029893.jpg

吕树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肝炎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等课题,发表论文数篇(包括JMV, Hepatology等SCI论文)。(邮箱:vshujuan27@sina.com)

/crm/product/image/20221018/1666093091914098901.jpg

徐可瀚,博士,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我们希望通过对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研究,解析该系统在胞内菌生存、进化乃至耐药中如何发挥作用;另外,课题组的研究兴趣与药物化学专业紧密结合,期望发现新的病原细菌的耐药机制并设计合成精准靶向药物。课题组负责人于2016年从丹麦回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安徽医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各一项。2016年至今,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论文2篇,二区论文1篇。(邮箱:junyikehan@hotmail.com)

/crm/product/image/20221018/1666093115646032127.jpg

张聪,硕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医科大学校聘副教授。理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2020年11月人才引进至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方向致力于呼吸道和蜱媒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研发及其机制研究; 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PLoS Pathogens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原创论文5篇。(邮箱:zcong93@sina.cn)

/crm/product/image/20221018/1666092841095043692.jpg

唐崎,硕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医科大学校聘副教授。理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于2020年11月四类人才引进至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兼任Journal Medical Virology审稿人。研究方向致力于抗肠道病毒和RNA病毒的药物研发及其机制研究;  RNA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其致病机理研究。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在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Top)、Antiviral Research、Cell Insight、Bioorganic Chemistry和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原创论文5篇;其中一区论文2篇。作为共同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 Hepatology、Science Bulletin和Cell Insight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发表论文10余篇。(邮箱:tangqi@ahmu.edu.cn)

学院官方微信

联系方式

邮编:230032

电话:0551-65161126

邮箱:aydjcyxy@ahmu.edu.cn

网址:jc.ahmu.edu.cn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69号

Copyright © 2020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050035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