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本科培养 教学培训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 教学团队 教学名师 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 本科生质量工程 硕士培养 研究生质量工程 博士培养 教学动态 教学评估

@2023考生|安医大基础医学院核医学教研室欢迎你!——放射医学(100106)

日期: 2022-08-15

安徽医科大学核医学教研室(放射医学研究所)是安徽省最早开展核医学和放射医学工作的教学科研单位,现教研室拥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其中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另有临床兼职教师15人,客座教授4人,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协作关系,其中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在基础医学院(二)放射医学专业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主要就业方向:①卫生医疗机构;②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③医疗及生物科技企业;④高校及科研院所。现拥有放射性核素实验室、放射性测量室、自显影室、核素标记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细胞培养室等,具有《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三类)》和《辐射安全许可证》,实行职业照射场所三区分级制,配备有液体闪烁计数仪、γ放射免疫计数仪、全波长酶标仪、荧光倒置显微镜以及荧光定量PCR仪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可开展从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培养到体内实验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crm/product/image/20220815/1660619147876081051.jpg

1660619172833002101.jpg

1660619181132019313.jpg


部分导师介绍

/crm/product/image/20220815/1660619413908019711.jpg

卞坡,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凝聚态物理(辐射生物学)博士学位。2003-2005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博士后,2005-2021年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2011年被聘为正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2年作为东南学者三类人才加入安徽医科大学核医学教研室,当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DNA损伤反应的组织模式及信号转导机制;2)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作用对DNA损伤反应的调控特征和机制。现任SCI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space technology》编委、大科学工程重离子加速器生物类评审专家、中国核学会射线束技术分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环境与辐射生物物理分会常务理事。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和重点在内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学术论文20余篇。邮箱:bianpo@ahmu.edu.cn

/crm/product/image/20220815/1660619448570026135.jpg

赵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核医学教研室副主任。安徽省核医学会委员,安徽省核学会理事。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生物物理学博士。2011-2013年,美国新泽西医学院博士后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辐射诱导的损伤与修复信号通路和固有免疫应答,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Radiation Research》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邮箱:zhaoye@ahmu.edu.cn

/crm/product/image/20220815/1660619487102098431.jpg

王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6月获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1、辐射生物效应与辐射防护;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邮箱:wangdong@ahmu.edu.cn

/crm/product/image/20220815/1660619514648046891.jpg

王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多篇。2022年加入安徽医科大学核医学教研室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DNA损伤反应及信号转导机制;2)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作用对DNA损伤反应的调控特征和机制。邮箱:wangting@ahmu.edu.cn

/crm/product/image/20220815/1660619539181050138.jpg

裴佩,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2年于苏州大学获得特种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柴之芳院士,杨凯教授)。主要从事肿瘤放射免疫治疗、纳米药物载体构建、肿瘤微环境调控等方向的研究。迄今为止共发表SCI论文16篇,以第一作者在ACS Nano、Nano Toady、Biomaterials、MaterialsHorizon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在内的材料、化学、生物医学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9篇高水平论文。其中IF大于10分以上的论文8篇,IF大于20分以上的论文1篇。论文总次数超过470余次,H-index=9,研究成果先后受到X-MOL、纳米人等媒体和网站的报道。邮箱:ppei1204@outlook.com

1660619568080036350.jpg

陈妮,工学博士,校聘副教授。2016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工作。研究内容聚焦于细胞氧化应激,DNA损伤修复以及细胞乏氧之间的相互调控对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机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低剂量辐射适应性中Nrf2调控DNA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1项;承担校级基础与临床合作研究提升计划:多肽介导胰腺癌中子俘获定向放疗技术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邮箱:hi_gril@126.com

/crm/product/image/20220815/1660619585611084206.jpg

易启毅,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进入安徽医科大学核医学教研室工作。主要从事肿瘤放化疗敏感性和肿瘤免疫方向的工作。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邮箱:yiqiyi@ahmu.edu.cn

1660619690984079947.jpg

韩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方向:1. 放射治疗中的关键生物学问题研究:放射敏感性;放射肿瘤免疫;放射急性损伤与防护。2.等离子体肿瘤治疗研究:等离子体对肿瘤细胞的损伤及致死机理。邮箱:hanw@hfcas.ac.cn 

/crm/product/image/20220815/1660619772133002221.jpg

赵国平,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生物科学系获学士学位, 2010年毕业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5年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布朗癌症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研究方向:1、肿瘤放疗的关键靶点及调控;2、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对策。从事放疗生物靶点及辐射敏感性研究,在靶点理论分析、调控机制及增敏药物筛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研究成果在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Molecular Therapy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SCI文章40余篇。邮箱:gpz@ipp.ac.cn

学院官方微信

联系方式

邮编:230032

电话:0551-65161126

邮箱:aydjcyxy@ahmu.edu.cn

网址:jc.ahmu.edu.cn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69号

Copyright © 2020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050035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