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本科培养 教学培训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 教学团队 教学名师 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 本科生质量工程 硕士培养 研究生质量工程 博士培养 教学动态 教学评估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00101)(人体解剖学)

日期: 2021-01-14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00101)(人体解剖学)

 

一、培养目标

1、思想政治基本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要求  修满要求科目和达到足够的学分。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协作进取的精神、勤奋好学与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意识。具备独立进行基础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

3、学术能力要求

科研实践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本研究方向和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能够独立进行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和主持重大课题研究。

学术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够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并撰写英文学术论文,具备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交流能力。

发表论文基本要求: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的源期刊上发表至少1篇论文(影响因子1.5分以上)。

二、研究方向

1、睡眠机制

2、神经损伤与退行性疾病研究

3、分子药理学

4、临床应用解剖

 

三、学习年限

1、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提前或延期毕业、休学等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第一学年:完成所有课程学习任务,并进入学科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为选题作好准备工作。

第二学年:撰写综述,在开题报告通过的前提下,按计划开展科研活动;同时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第三学年:做好课题中期检查,撰写研究论文并投稿;继续补充、完成课题研究,整理科研资料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2、硕博连读  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发表论文达到安徽医科大学申请学位发表论文要求的,允许研究生提前进行论文答辩。

3、延期毕业  博士生因故延长学习年限,由博士生本人提出申请,导师签署具体意见,经学院院长同意后,报研究生学院批准。

 

四、课程设置

博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满所选课程的所有学分,选课不低于18学分。详见附表。

五、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严格按照《安徽医科大学关于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执行,具体安排如下:

1、导师指导  导师指导研究生查阅文献,结合自身研究工作进行科研选题;指导研究生撰写综述、课题设计、论文;指导研究生开展课题现场实施、相关实验室技术以及研究资料的管理和统计分析。

2、课程学习  要求修满18学分以上(包括专业进展课和专业英语课等)。

3、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第二学年参加由培养单位组织的开题报告。由学院邀请相关专家参加,提出意见和建议。

4、中期考核  在第三学年,学院统一组织专家组对博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课题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导师结合专家组反馈信息指导研究生及时调整和修改。

5、教学实践  研究生从第二学期进入系室参加学科系的学术活动和政治学习;参与教研室专业课的集体备课、预讲等教学工作;完成至少30学时的教学工作。各项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由导师和系主任负责,按要求考核。

6、学位授予条件

(1)学位课程学习及教学实践达到博士生培养要求。

(2)独立完成科研选题、开题报告、课题设计、课题实施及论文撰写等科研培训内容。

(3)按申请学位发表论文规定发表SCI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申请博士科学学位学位(含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要求在SCI(含SCIE,EI、SSCI,下同)收录的源期刊上发表单篇影响因子≥1.5或累计影响因子≥2.0的学术论文;硕博连读学术型研究生需发表单篇≥2.0或累计影响因子≥3.0的学术论文。使用共同第一作者的SCI论文申请博士学位者,学位申请人必须为论文第一作者,导师必须为责任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并列责任作者、通讯作者)。论文中注明为共同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则影响因子按共同第一作者的人数均分,视为累计影响因子,该论文须经有关部门指定的专家审定其为合作成果后方可提交。

(4)完成全部科研和论文工作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经导师审查、研究生学院批准及同行专家书面评议合格后,组织进行论文答辩。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  结合本学科系已申报课题的资金和研究基础,确定研究生的培养方向。

2、学科建设兼顾研究生教育  学科系利用学校对本学科专业的教学投资,在实验室建设上添置开展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在实习基地建设上注重加强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

3、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每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全部培养程序的学习,通过导师指导、综述撰写、开题报告、科研设计、现场实施、实验室操作及资料的统计分析等严格的训练和实践来培养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要求参加校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各类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

4、考核  课程考试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条例》执行。

专业进展课和专业英语以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适当安排课堂讲授以及英语口语讨论。专业英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考核办法,如SCI论文撰写等。已发表SCI论文的研究生,评为优秀;已经投稿,附有编辑部审稿意见的,不论接收与否,评为良好;有尚未投稿的英文文章,评为及格,75分。良好与优秀的具体评分视投稿杂志等情况具体评定。

专业进展课可考虑将学生参加学术报告,学科前沿专题讲座,Seminar等纳入考核范围,共40学时。其中校内相关专业学术报告每场次4学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次20学时,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每次10学时,参加省级学术会议,每次6学时。修满40学时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2分)。参加学术报告及学术会议需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

七、其他事项

1、硕博连读研究生相关事项按照《安徽医科大学关于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规定》(2015年修订版,校研字〔2015〕32号)文件规定执行。

2、“申请-考核”制研究生相关事项按照《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试行)》(校研字〔2015〕33号) 文件规定执行。

八、主要专业参考书

1、经典著作

1Eric R. Kandel, James H, Schwartz, et al.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4th_Edition

2Mark F. Bear, Barry W. Connors, Michael A. Paradiso. Neuroscience: Exploring the Brain

3College textbook: Neuroscience, by Dale Purves, now 5th edition. 3rd [or] 4th also works

4)《生理学》第七版,朱大年主编

5)徐叔云、卞如濂、陈修主编,药理学实验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6)尼克尔斯等著,杨雄里等译,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原书第5版)

7)张培林, 神经解剖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8)许绍芬等,神经生物学(第三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9)张朝佑主编. 人体解剖学(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10)丁斐主编,神经生物学(第3版),科学出版社,2016

11)寿天德主编,神经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丁自海,刘树伟主译. 格氏解剖学——临床实践的解剖学基础(第41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13)芮德源,朱雨岚,陈立杰主编. 临床神经解剖学(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权威期刊

1neuron

2science

3nature

4cell

5surgical [and] radiological anatomy

6Journal of Anatomy

7The Anatomical Record

 


附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表

(人体解剖学)

专业代码:100101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总学时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D201601

36

2.0

博士生英语

D201602

60

3.0





神经科学

D201604

40

2.0









专业进展课

D201615

40

2.0

专业英语

D201616

40

2.0

 

 

 

 

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践

D201608

90

3.0

SPSS软件应用

D201610

40

2.0

细胞信号转导及其研究技术

D201605

40

2.0

日语

D201603

40

2.0

学术报告

ayd001


3.0

填写要求1.公共必修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2-4学分,专业进展课2学分,专业英语2学分,选修课2-4学分,学术报告3学分,总学分≥18分。2.各专业每位研究生学位课程均一致,非学位课程可以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有所不同


学院官方微信

联系方式

邮编:230032

电话:0551-65161126

邮箱:aydjcyxy@ahmu.edu.cn

网址:jc.ahmu.edu.cn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69号

Copyright © 2020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050035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