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专业导师介绍
杜忆南
本科、直博毕业于南京大学,剑桥大学Sanger研究所访问学者。于2016年7月人才引进至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副教授,博导及硕导。安徽省急需紧缺人才。现任基础医学院P2动物实验室主任、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及副主任(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安徽省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安徽医科大学黄大年式教师重点培育团队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治教师团队成员。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分子诊断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近年来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厅级科研项目3项(包括省重点研发1项)。以第一/通讯(含共一/共通讯)在Cell Research、Journal of Infection、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发表SCI论文16篇(10分以上3篇,TOP期刊6篇),参与发表18篇;Google Scholar引用总数1083次,h指数12,i10指数17。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获授权(第一发明人4项,第二、三发明人各1项)。iMeta期刊青年编委,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Journal of Virology等期刊审稿人。电子邮件: duyinannan@126.com
邓胜群
邓胜群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执行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医学会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预防医学会病媒生物防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青年编委;Decoding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期刊青年编委。一直致力于蚊媒传染病生物防控的研究,在这个方向上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在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Journal of Pest Science,Parasites & Vectors,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超过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超过1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100次。指导的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安徽省优秀毕业研究生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电子邮件: dengshengqun@163.com
邵伟
邵伟,博士,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东南博士后合作导师。安徽省“百人计划”入选者,安徽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奖补获得者,合肥市C类高层次人才。安徽医科大学校三类人才。安徽医科大学首届復元科技新星。2019年度安徽医科大学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基础医学院“慢性应激与肝病”研究中心负责人。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术分委会委员。第一届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专委会青年委员会青年委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期间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学院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医学院风湿免疫系博士后(期间担任UCSF华人学生学者联谊会副主席)。主要从事RNA加工与人类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校级课题4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RNA,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8篇(中科院1区一篇,中科院二区6篇)。论文在领域内取得较大影响力,其中论文“A U1-U2 snRNP Interaction Network during Intron Definition”被知名论文评价网站F1000推荐阅读,至今已经被Cell, Mol Cell, PNAS等杂志引用80余次。发表于知名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的论文,被审稿人及编辑共同推荐以“突破性研究论文(Breakthrough Article)”(占所有发文量的1-3%)形式发表。指导培养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安徽省优秀毕业研究生,三好研究生,“明德·力行”交流合作奖学金,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多项荣誉。电子邮件:ShaoWei@ahmu.edu.cn
任翠平
任翠平,医学博士,高级实验师。安徽省医学会病媒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第九届青年委员。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电子邮件:cuipingren@126.com
张茂
张茂,博士,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校聘副教授。2017年本科毕业于西南大学,2022年获武汉大学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主要从事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以及病原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主要参与人在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和Parasites & Vector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电子邮件:z_mmao@qq.com
余莉
博士,教授,病原生物学专业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动物源性传染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安徽医科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安徽省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会主任委员;安徽省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研究方向:弓形虫与弓形虫病:(1)弓形虫感染的宿主免疫应答规律及虫体逃避宿主免疫清除的分子机制;(2)弓形虫及其效应分子致不良妊娠结局的作用和机制;(3) Chinese1型弓形虫毒力调控的分子机制。累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三)及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三)各一项。累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多名,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华康检验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奖学金或荣誉称号。联系方式:邮箱:lilyyu33@126.com,电话:13966680752
黄升海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生物学主要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生物技术)建设点负责人。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安全分会第三届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第十届委员,安徽省微生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获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安徽高校十五人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长期开展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及致病机制研究,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与宿主相互作用、致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等研究。阐明呼吸道合胞病毒可活化多个天然免疫受体,从而介导了炎症免疫反应和疾病的发生。RSV除了感染气道上皮细胞和肺组织,还能够感染中枢神经元,引起TLR4和核仁素的表达变化,导致病毒F蛋白与TLR4和核仁素的共定位,影响细胞的损伤、凋亡和炎性因子表达。近年来还关注呼吸道和肠道微生物组在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和RSV等病毒感染中的变化规律、菌群与宿主互作和微生态制剂的干预措施等。相关科研成果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在《Gut》、《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Frontiers in Immunology》、《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Archives of Virology》等国际SCI源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以主编等编写出版本科生及研究生全国规划教材等18部。
电话:0551-65172100 邮箱:shhuang@ahmu.edu.cn
许刚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高校优青、安徽省自然基金优青项目获得者。长期从事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病毒-宿主互作机制研究。近年来聚焦于 SARS-CoV-2 感染的免疫治病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区域免疫应答特征、重症化预警因子、病毒与宿主互作分子机制以及重症 COVID-19 的治疗新靶点,在 Cell Res.,STTT,Cell Disovery,Cell,Nat. Med.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市级项目 8项。 联系方式:xugang@shmu.edu.cn
徐可瀚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1)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2)病原微生物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发现。课题组负责人于2016年从丹麦回国入职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各一项;安徽省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各一项。2016年至今,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一区SCI论文3篇(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Nucleic Acids Research);并以封面形式发表中科院二区SCI论文一篇(Journal of Cell Science)。联系方式:E-mail: kehan@ahmu.edu.cn或junyikehan@hotmail.com; Tel:17333239749.
何茂章
博士,校聘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1)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致病机制研究;2)整合组学研究肠道微生物组与宿主互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安徽医科大学基础与临床合作提升计划1项以及安徽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境内访学研修资助项目1项。相关研究成果已在Emerging Microbes Infect., Front. Immunol., Microb. Biotechnol. Front. Microbiol.,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1篇发表在中科院分区1区期刊上。联系方式:jnzd_hemaozhang@hotmail.com,hmz91@ahmu.edu.cn
唐崎
唐崎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医科大学校聘副教授。理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于2020年11月四类人才引进至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Journal Medical Virology和Antiviral Research审稿人。研究方向致力于抗肠道病毒和RNA病毒的药物研发及其机制研究; RNA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其致病机理研究。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在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Top)、Antiviral Research、Cell Insight、Bioorganic Chemistry和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原创论文5篇;其中一区论文两篇。作为共同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Science Bulletin和Cell Insight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发表论文十数篇。电话:18162732295 ,邮箱:tangqi@ahmu.edu.cn
张聪
硕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医科大学校聘副教授。理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方向致力于呼吸道和蜱媒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研发及其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安徽医科大学基础与临床合作提升计划1项。相关研究成果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PLoS Pathogens、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原创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联系方式:zcong93@sina.cn。
陈晨
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虫媒病原体与宿主互作机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eLife,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等中科院一区杂志发表文章。
授权专利三项:李培金,陈晨,黄世界,陈红亿,陶珍,王传宏. 一种用于昆虫气味选择性实验的装置,2020.03.31,中国,ZL201920816921.3,实用新型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李培金 ,陈晨,陈红亿,张书柳,陶珍,王传宏,黄世界. 一种快速分离小菜蛾幼虫完整肠道的方法,2020.08.14,中国,ZL201910330551.7,发明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李培金 ,陈晨,王传宏,陶珍,陈红亿. DMNT在制备鳞翅目害虫杀虫剂中的应用,2020.11.20, 中国,ZL201911361655.0,发明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主持安徽省高校重点研究项目: ATG9 发挥两阶段作用促进自噬的机制研究. 获得荣誉:安徽农业大学2021届校级优秀毕业生;安徽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