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科技创新,强国富民”主题,依照“节俭高效、彰显特色”的原则,5月19日至5月26日,基础医学院根据校科技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对外开放科普场馆、专家科普讲座、科普知识进社区等多种形式开展了科技活动周系列医学健康科普惠民活动,为公众打造了一场医学健康科普盛宴。
形态实验室开放了“安徽省人体组织和胚胎发育的奥秘科普示范平台”,帮助中小学生了解了人体组织的微观形态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等科学知识。
人体病理标本库开放期间,病理学专业研究生作为志愿者为公众认真细致讲解。公众和学生通过病理标本的参观学习,更为直观地了解到疾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学习到了病理解剖学的相关知识。
病原与免疫学科普馆较之往年的人体寄生虫学标本展示、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宣教、病原生物学相关知识科普讲座,今年新增了病原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展示项目,吸引了许多大中小学生,及合肥市市民前来参观学习。
人体科学馆吸引了省内外众多科技爱好者前来参观,我校人体解剖教研室老师全程讲解,按照本馆人体结构的系统分类,给参观者介绍了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时联系生活实践和临床案例,介绍了人体完整横断面的序列切片,科普了相关知识。同时,人体科学馆是破除迷信,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消除了他们对人体标本的未知恐惧,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科学探索精神。另外,人体科学馆也是对遗体捐献者奉献精神的重要宣传平台。科学馆引入的人体3D数字虚拟软件也受到大家的赞赏,该软件将人体结构数字虚拟化,并分隔为若干部分,让参观者自行操作人体结构的“拼图游戏”,从而对正常人体局部结构的分布组成有了更深入了解。
本次科普平台不仅有宣教展板、模型、生物标本、网络平台供市民参观,还提供了显微镜,让市民们亲自观看人体组织的微观形态。孩子们对显微镜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微观世界里流连忘返。这次科技周活动我们为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还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小礼品,通过先讲解再提问的方式进行了互动,小朋友都积极踊跃的发言,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5月20日学院举办了8场主题分别为“H7N9禽流感病毒” 、“产学研合作促进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立克次体病的感染与传播”、“细菌的耐药性”、“胚胎学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 如何生一个健康的宝宝?”、“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农药的危害及其去除”、“急救知识小讲堂”的科普讲座,各位专家通过形象地讲解、动画和模型的展示,为前来参观的市民们提供了更详细更直观的认识、促进了市民们更好地理解了医学及健康科学知识。
5月24日,研究生志愿者与第一临床医学院医行者志愿者队的志愿者一起赴合肥市蜀山区琥珀山庄街道北苑村社区开展“2018年科技活动周健康科普知识进社区——老年人高血压预防知识公益宣讲”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带给老人们一些基础的、正确的高血压知识,进一步提高社区老年人对高血压的认识水平,也进一步推动引导志愿者们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许多老人们希望志愿者们以后可以继续开展公益宣讲活动,为他们宣传更多的健康安全知识。
据悉,本次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组团预约参观,共接待来自安医附小、西园小学、工大附小及合肥市外其他中小学生及市民1000余人。(基础医学院科研办)
学院官方微信